時間:2019-12-09 11:24:06 來源:網絡 作者:本站編輯整理 閱讀:
一、單項選擇題(每題4分,共24分)二、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7-10題。
下列植物生理的理論研究成果,是生物化學調控技術的依據。
(一)植物根莖葉的表面可以吸收具有生理活性的有機物質。這些物質一進入植物體內就可隨維管束的篩管液流與導篩水流傳布周身。植物的這種特性給農用藥劑大開方便之門。原來需要從根系吸收的礦質元素中,有些元素易被土壤固定,因而不容易被植物吸收利用,若采用溶液噴射的根外追服,就能解決這個問題。此外,農用藥劑可以“內服”——注射法,并能在體內轉移與保留。一向“外敷”用作保護層的除害藥劑,只能對覆蓋的枝條有效,用量大,期限短。二者比較起來,已不可同日而語。
(二)溶液培養植物成功,確定了營養代謝所需的水分與必需的礦質元素的性質和數量,成為合理、定量灌溉與施肥的依據,并給無土栽培作出了榜樣。自然資源在太陽的操縱下,不僅供給植物生活的能量,還給植物個體發育提供必需的生態環境。再通過植物體內部的相互影響,植物的遺傳性狀才能實現。植物為了維持生存,依靠感應來適應氣候中光、溫和季節周期的變化,以及逆境的脅迫。植物常在敏感部位受到刺激后,便發出信使在體內傳遞,影響效應部位反應出來。研究發現,這些信使是激素一類的生物化學物質,它們的生理活性強,功能各異,化學結構比較簡單,可以人工模擬與批量合成。無論是內原激素,還是人工調節劑,在植物上微量施用,就會啟發顯著的生理變化。
7.對“根外追肥”的植物生理依據說得正確的一項是 ( )
A.植物根莖葉可以吸收噴灑在表面的農用藥劑。
B.農用藥劑具有生理活性,可以進入植物體內。
C.植物體內篩管液流、導篩水流遍布于各部位。
D.不需要根系吸收,可防止土壤固定某些元素。
8.對“溶液噴射”可“傳布周身”與“外敷”“只能對覆蓋的枝條有效”這一看似矛盾的說法,解釋不當的一項是 ( )
A.使用的農用藥劑未必相同。
B.使用的農用藥劑配制的濃度未必相同,后者濃于前者。
C.是兩種不盡相同的操作。
D.前者針對“根系吸收”而言,后者針對“內服”而言。
9.“自然資源在太陽的操縱下”指的是 ( )
A.水分、礦質元素在日照下產生能量,造成特定環境。
B.植物從日照中獲得能量和必需的生態環境。
C.氣候中,光、溫和季節周期性的變化。
D.日照對植物實現遺傳性狀所具有的決定性的作用。
10.“就會啟發顯著的生理變化”中的“生理變化”指的是 ( )
A.植物體內部的相互影響以實現遺傳性狀。
B.植物為了生存,適應環境的變化與脅迫。
C.植物的敏感部位發出的信使在體內傳遞。
D.植物的某些部位接受刺激發生的反應效應。
參考答案:ADAD
三、閱讀下面的現代文,完成11~15題。
①白居易繼承儒家傳統關學思想,強調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應該發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積極作用。他認為詩歌所以能發揮這樣的作用,是由詩歌的本質決定的,即“詩言志”這個命題。所謂“詩者:根情、苗言、華聲、實義”,所謂“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于吟詠,而形于歌詩”,概括起來,也還是“詩言志”這三個字。正是詩歌的這種本質,決定了它可以普遍地感動人心,同時也決定了通過它可以見國風之盛衰,聞王政之得失,知人情之哀樂,從而收到“補察時政”、“泄導人情”、上下交和、內外胥悅的社會效果。
②白居易這種思想的核心,顯然是以《樂記》和《毛詩大序》為代表的儒家傳統觀點。但是,白居易終究生活在唐代,而不是生活在先秦和漢代。魏晉南北朝以來美學思想
發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對他發生影響。他在論證詩歌“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時,和孔穎達一樣突出強調詩歌抒情的特性,這就是時代在他身上打下的烙印。
③還有一點值得注意。白居易從詩歌“補察時政”、“泄導人情”這個大前提出發,引 出一個結論,就是統治者應該允許并且鼓勵老百姓把心中的喜怒哀樂之情抒發出來。白居 易認為這樣做有利于封建統治的鞏固,就是他說的”善防川者,決之使導,善理人者,宣 之使言”。這是為他的“新樂府運動”提供理論論證,集中體現了他的詩歌美學的現實主 義精神。
④根據詩歌“補察時政”、“泄導人情”這個基本思想,白居易對梁、陳以來的詩歌提 出了嚴厲的批評。他說:“至于梁、陳間,率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于是六義盡去 矣。”唐詩也一樣,李白詩被他砍得只剩下不到十分之一,杜甫的詩被他砍得只剩下三四 十首。李、杜尚且如此,更不要說別的詩人了。
⑤白居易批評的主旨是反對詩歌創作脫離社會生活的傾向,這是正確的。但他要求每 一首詩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則就一概加以排斥,就有點太偏激了。
11.從第①段看,白居易有關詩歌的觀點包括哪兩方面?(6分)
答①
②
12.從第①段看,詩歌為什么具有“感動人心”的作用?(4分)
答:
13.第②段提到的“白居易這種思想的核心”指的是什么?(3分)
答:
14.第②段說“魏晉南北朝以來的美學思想發展的新潮流不可能不對他發生影響”,這影響表現在哪三個方面?(6分)
答:
15.本文的作者認為白居易對詩歌的看法過于“偏激”之處是什么?(6分)
參考答案:
11.①詩歌在社會生活中應發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
②這種“補察時政”、“泄導人情”的作用是詩歌的本質“詩言志”決定的。
12.因為詩歌是“大凡人之感于事,則必動于情,然后興于嗟嘆,發于吟詠”而形成的,所 以,能有“感動人心的作用”。
13.儒家傳統的觀點,或儒家傳統美學思想。
14.①突出強調詩歌抒情的特性。
②統治者允許并鼓勵老百姓抒發喜怒哀樂之情,有利于鞏固封建統治。
③批評梁、陳以來詩歌脫離社會生活的傾向。
15.每一首詩都要有政教美刺的寄托,否則就一概加以排斥。
四(25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18題。
孟嘗君出記①,問門下諸客:“誰習計會②,能為文收責③于薛乎?”馮諼署曰:“能!”孟嘗君怪之,曰:“此誰也?”左右曰:“乃歌夫長鋏歸來者也。”孟嘗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負之,未嘗見也。”請而見之,謝曰:“文倦于事,憒于憂,而性懧愚,沈于國家之事,開罪于先生。先生不羞,乃有意欲為收責于薛乎?”馮諼曰:“愿之。”于是,約車治裝載,載券契而行。辭曰:“責收畢,以何市而反?”孟嘗君曰:“視吾家所寡有者!”
驅而之薛。使吏召諸民當償者,悉來合券。券遍合,起,矯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
長驅到齊,晨而求見。孟嘗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見之,曰:“責畢收乎?來何疾也!”曰:“收畢矣!”“以何市而反?”馮諼曰:“君云‘視吾家所寡有者’。臣竊計,君宮中積珍寶,狗馬實外廄,美人充下陳。君家所寡有者,義耳!竊以為君市義。”孟嘗君曰:“市義奈何?” 曰:“今君有區區之薛,不拊愛子其民,因而賈利之。臣竊矯君命,以責賜諸民,因燒其券,民稱萬歲,乃臣所以為君市義也。”孟嘗君不說,曰:“諾!先生休矣!”
【注釋】 ①孟嘗君:姓田名文,齊國貴族,齊湣王時任齊國的國相。他以好養士而著名。與魏國的信陵君,楚國的春申君,趙國的平原君一起并稱為“戰國四公子”。②計會:算賬一類的事。③責:通“債”,債券。
16.用現代漢語學出文中畫線文字的大意。(6分)
答:
17.馮諼為什么要火燒債券?(6分)
答:
18.從這段文字上看,孟嘗君與馮諼相比有什么不足之處?(4分)
答:
蜀相
杜甫
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
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
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
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19.請指出詩中頷聯的修辭手法和表達方式?(4分)
答:
20.全詩抒發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5分)
答:
參考答案:
16.驅車到了薛地后,讓小吏召集應當還債的百姓,請他們全都來核對債券,核對一遍 以后,假借債主的命令,把百姓所有的債一筆勾銷了,趁此火燒了全部債券。百姓 高興地歡呼 萬歲。
17.馮諼為了樹立、鞏固孟嘗君的政治地位,火燒債券,是為了贏得民心。
18.孟嘗君不理解“市義”的作用,相比之下,在政治仕途上,他沒有馮諼看得透,看 得遠。
19.對偶、比喻。借景抒情。
20.抒發了對諸葛亮的懷念崇敬之情,對當時朝廷官員的失望,同時也表達了自己渴望報國的雄心壯志。
五.作文(60分)
21.古人說:“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想把一件事做成功,就要事先做好準備,這就是不打無準備之仗的道理。請以“準備”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題目自擬,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60分)
參考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