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0-09-16 15:51:43 來源:成人高考網 作者:本站編輯整理 閱讀:
一、選擇題:1~12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題卡相應題號的信息點上。
1. 在教育學理論發展中,提出兒童智力發展階段與教學關系理論的教育家是
A 贊可夫
B 皮亞杰
C 布魯納
D 根舍因
2. 20世紀以后產生的資產階級“兒童學”的理論基礎之一是
A 實驗教育學
B 文化教育學
C 實用主義教育學
D 批判教育學
3. 凱洛夫《教育學》的理論體系更側重于哪一教育流派?
A 形式教育派
B 實質教育派
C 傳統教育派
D 現代教育派
4. 教育對政治經濟制度的發展
A 起決定作用
B 不起決定作用
C 只起加速作用
D 只起延緩作用
5. 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明確將美育列入教育方針,并提出“以美育代宗教”的教育家是
A 王國維
B 蔡元培
C 楊賢江
D 陶行知
6. 一個國家為實現其教育目的,從組織系統上建立起來的一切教育設施和有關規章制度稱為
A 國民教育制度
B 學校教育制度
C 教育領導制度
D 教育管理制度
7. 在教育史上,存在著不用身份和地位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機會和權利的現象。這說明學制具有
A 永恒性
B 繼承性
C 階級性
D 相對獨立性
8. 我國新型師生關系的特點是
A 尊師愛生、團結互助、雙邊互動
B 師生合作、長善救失、教學相長
C 尊師愛生、長善救失、雙邊合作
D 尊師愛生、民主平等、教學相長
9. 根據課程計劃,以綱要的形式綁定的有關學科教學內容的指導性文件稱為
A 課程標準
B 課程綱要
C 課程要素
D 課程規范
10. 教師借助由字母、單詞、數字等組成的“綱要信號”圖標幫助學生理解教材,把握知識的整體及其內在聯系的教學法是
A 導學式教學法
B “掌握學習”教學法
C 情境教學法
D 沙塔洛夫教學法
11. 某小學創造了“希望樹”,讓孩子把自己進步的希望以“果子”的形式貼到“希望樹”上,一旦目標達到了,“果子”就成熟了,可以自己去摘下來,再策劃下一個“希望”。這種德育方法屬于
A 榜樣示范法
B 實際鍛煉法
C 指導自我教育法
D 品德評價法
12.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務是
A 帶好班級,教好學生
B 配合學校,實現目標
C 幫助校長,當好助手
D 聯系家長,轉變差生
二、解析題:13-14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將其寫在答題卡相應題號后。
13. 在我國,不同層次、不同類別的學校具有不同的教育目的。
14. 我國當前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課程管理方面的改革目標是進一步加強國家對課程的統一管理。
三、簡答題:15~17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15. 為什么說教育在人的發展中起主導作用?
16. 我國《教育法》中對各級各類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學生的基本義務作了哪些專門規定?
17. 簡述“發揚積極因素、克服消極因素”這一德育原則的基本涵義和貫徹要求?
四、論述題:18小題,15分。
18. 論述接受學習與研究性學習在教育目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以及組織形式等方面各自的特點
心理學部分
五、選擇題:19~30小題,每小題2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把所選項前的字母填涂在答題卡相應題號的信息點上。
19. 心理學研究應以正常健康人為對象,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并蘊藏著巨大的潛能。持這種觀點的心理學理論流派是
A 行為主義
B 精神分析
C 認知心理學
D 人本主義
20. 知覺與感覺的主要區別在于,知覺是
A 對事物個別屬性的反映
B 對事物整體屬性的反映
C 對事物概括間接的反映
D 對客觀事物主觀的反映
21. 一張白紙,不管它置于白天或晚上,人們都回把它知覺為白色。這種知覺特征是
A 恒常性
B 整體性
C 理解性
D 選擇性
22. 駕駛員一邊開車,一邊觀察路面狀況。這種現象反映的主義品質是
A 注意廣度
B 注意穩定性
C 注意分配
D 注意轉移
23. 教師在批改學生作業時使用紅筆容易引起學生的
A 隨意后注意
B 隨意注意
C 有意注意
D 無意注意
24. 根據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學習動機水平與學習效率之間呈
A “U“型曲線關系
B 倒“U”型曲線關系
C 線性關系
D 對數關系
25. 智力技能形成的階段包括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A 原型分化
B 原型強化
C 原型內化
D 原型泛化
26. 能力發展的一般趨勢是
A 先快后慢
B 先慢后快
C 快慢交替
D 勻速進行
27.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說明下列哪種因素對人際吸引的影響?
A 外貌
B 相似
C 靠近
D 互補
28. 人與人之間在感情方面相互喜歡與親和的現象是
A 人際吸引
B 人際交往
C 人際關系
D 人際互動
29.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反映的人格特點是
A 功能性
B 穩定性
C 整體性
D 獨特性
30. 運用心理學原理與方法,給來訪者幫助、啟發并改變其人之、情感和態度以促進社會適應能力的過程是
A 心理診斷
B 心理治療
C 心理咨詢
D 心理矯正
六、辨析題:31~32小題,每小題6分,共12分。首先判斷正確或錯誤,然后說明理由,將其寫在答題卡相應題號后。
31. 按照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安全需要相對滿足后即出現尊重的需要。
32. 學習成績好的學生智力水平高。
七、簡答題:33~35小題,每小題8分,共24分。
33. 有效組織復習的方法有哪些?
34. 簡述創造性思維的特征。
35. 簡述氣質類型及其主要特征
八、論述題:36小題,15分。
36. 結合教育實踐,論述如何培養學生良好的意志品質。